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就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比如,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打破了自古以来民族国家封闭自守的状态,得长久以来孤立自在的民族文化开始在一个更使大的区间内与更加不同的民族文化相冲突即基督教新教文化同原住民的印第安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以往发生在欧洲大陆和亚细亚以及这东亚的文化冲突完全不同,这种不同文化圈的冲突、排斥与血腥是史无前例的。两种性质上不可通融的文化之间的冲撞第一次显示出文这
f化冲突的全球化色彩。亨廷顿曾把新世纪的世界冲突定义为“文明的冲突”。然而,发生在1492年美洲大陆的血腥冲突又何尝不是一次文明的冲突呢新教教徒对土著印第安人的血腥屠杀和掠夺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文化的排斥。几个世纪以来,原住的印第安人所抗争、坚守的仍然是缘自祖先的印第安文化印第安民族认同的最后一块印章。一个民族可以失去全部的土地、全部的财产,却不能丢失自己的文化。所以,吉普赛人可以没有土地,没有家园,四海漂流,却永不放弃他们的文化。持续了半个世纪的巴以冲突,最难解决的问题还是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问题。原因正是因为耶路撒冷同时成为巴以双其方文化起源的象征。掀开饱受蹂蹭的中国近代史,中华民族可谓苦难深重,梁和革命派之间的是保皇还是革命的争执实际上还有更深层康次的原因,即中华文化的存留问题。在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中间,康梁对西方世界的了解并不比革命派少,们之所以倾向保皇也并非只他是对晚清王朝有更多的眷念。康梁均是举人出身,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更难以割舍的情结。他们担心晚清这个中国最后的王朝一旦垮台,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欲将安在晚清是一块挡风遮雨招牌,虽然破旧不堪,却还可以聊以认祖归宗。事实上,辛亥革命之后,一浪高过一浪的“打倒孔家店运动”也多少说明了康梁的担优不无道理。袁世凯幻想借助革命派推翻晚清,然后重塑中华帝国。显然,军人出身的袁世凯,比起康梁来,思想上、政治上都要幼稚得多。他不明白晚清王朝一旦垮台,帝制中国就逝者如斯,永不再复了。清华四大导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