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国家权力与全球化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下全球化运动中,全球化、国家权力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试说明:当下的全球化运动无法在国家权力之外运行。只能在民族国家的框架中执行。因而,此前所幻想过的种种美妙的图景,诸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力量实现最优化配置的政治全球化以及使各个民族文化获得最为充分的发展,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实现世界文化的共同繁荣等等,都将由于国家利益这个藩篱而步履蹒跚。全球化绕不开国家权力,民族文化同样摆脱不掉国家权力。现实地说,时至今日还没有找到一种途径,在国家权力之外进行全球化,或者民族文化推开国家权力,自由发展。关于全球化,无论把其起源定义为150年前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出的“世界历史”,是几十年前的罗马俱乐部,者1985中还或年奥多尔拉维特的“市场全球化”;无论把其内涵确定为“彻底的全球化”西方主流派。有限的全球化马克思主义派,还是“公平正义的全球化”新左派,以及波澜起伏的“反全球化”运动;以上种种观点都离不开这样一个背景:即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建立起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仍然把持着国际政治、经济策要略离不兰开现实的国际政治呈、竺、经济格局。对此,我想有三点可以成为我们思考的前提:一是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历史阶段,当下世界波涛汹涌的全球化浪潮已不可逆转。二是全球化并非如当初人们所欢欣鼓舞的那样必然成为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全球化所造就的福祉并非一定属于全体地球村的村民,相反,不同的全球化策略将决定全体地球村的村民不同的命运。三是当下的全球化运动,不论是经济全球化,还是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其担当的主体都是主权国家。全球化运动尚不能放弃国家主义。在此背景下,作为全球化的三个要素全球化、国家权力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梳理这些盘根错节、缠不清的种种关系纠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下全球化时代,国家权力和民族文化所处的尴尬境地。一、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事实上,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民族文化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与国家权力具有的普适性不同,民族文化是反“普适的”。民族文化的这种特征被称作民族的“根”。民族认同很大程度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