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公选课教学实践及
经验总结
作者:邓国志,石先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4期
摘要: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促进环境事业发展,多年来安徽大学开设了《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科技素质公选课。本文介绍了该公选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及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考核及评价方法,总结了《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公选课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环境意识;公选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3103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成立及系列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我国环保工作得到了逐步发展,但是由于工农业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多侧重于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治理,而缺少对全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环保行动可以带动周围的很多人,甚至全社会。因此,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本质的职能,而且大学是按照专业方向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学习大量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环境专业知识的时间有限,而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作为全校性公选课开设,为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了契机。安徽大学是一所国家211重点大学,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环保意识的提高,通过《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的开设,以培养和提高本校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就《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及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考核及评价进行总结,为各高校开展环境保护公选课程提供借鉴。
一、教学内容组织及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同学们了解文明的发展与环境变化之间的演替关系,让同学了解人类在环境问题的出现、发展演变过程中作用及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从而培养和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针对上述目标,本课程内容从历史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发展入手,沿着历史发展轨迹,探索不同历史阶段环境问题的特征和根源,在揭示环境问题的根源基础上提出从源头消除环境问题的措施。以此为主线,将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篇,第一篇阐述环境与文明的关系,该篇只包含一章内容,阐述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