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联想并购IBMPC业务”案例分析报告
一、联想、IBM简介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9年11月,自1997年起,连续7年为中国最大PC厂商,自1999年起成为亚太区最大PC厂商。其主要业务为生产和销售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服务器和外设产品及网络产品等,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设有PC生产基地,年产量约500万台。联想集团拥有庞大的PC分销网络,包括约4400家零售店,员工总数约为10000人。20032004财年,联想集团销售收入为2318亿港元;全年实现净利润105亿港元。至2004年第三季度联想集团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268。
IBM于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八百八十多亿美元。二十多年来,IBM的各类信息系统已成为中国金融、冶金、石化、交通、
f制造业、商品流通业等许多重要业务领域中最可靠的信息技术手段。IBM的客户遍及中国经济的各条战线。
二、并购动因
(一)谋求经营协同效应
IBMPC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毛利率高达24,完全是其高昂成本所致高投入、高产出、花钱大手大脚导致了IBM高昂的管理费用。而联想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毛利率仅为14,却有5的净利润。所以,联想与IBM在经营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
(二)谋求财务协同效应
IBM的优势在于其IT服务业具有盈利构架。仅2001年第一季度,IBM的服务咨询费用与相配套的硬件服务器的总和就几乎占到了总收入的80。这对于联想来说是其继续创造利润的良好根基。
三、并购过程
2000年:IBM曾找到联想,并购被提及,但联想当时因把难度和风险看得过重而没有考虑。
2003年冬:事情出现转机,并购再次被提及。2003年11月:联想组成了谈判队伍飞往美国,与IBM进行了第一次接触。2003年11月2004年5月:谈判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了解对方情况并提出有关收购的商业方案。这次并购谈判涉及范围很广,联想集团的各部门都派出专门小组全程跟踪谈判,并聘请专业公司协助谈判。2004年6月10月:谈判最艰苦的实质性阶段。谈判双方就并购所涉及的各个细节逐一敲定。2004年12月6日:谈判的冲刺阶段。当天早晨,联想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有关收购IBMPC业务的申请。联想宣布停牌。
2
f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宣布以12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包括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所有业务及IBM相关研发团队和技术。同时,联想方面也拿出了包括收购价格、支付方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