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读后感
《城市意象》采用的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借鉴学科的各项实验研究,如访谈、画图、情景的界定、描述、重复再现、系列再现等一些手段,讲述有关城市的面貌,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可变性。
什么叫做城市意象呢?本书中城市是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意象是人类对城市理解的一种艺术化解读,要把城市的构造当成一件艺术品去欣赏它!任何一件艺术品的创造者和欣赏者都是从人本身出发,因此在创造之初就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最终再回到人的视角当中来!书中一共分了五章,分别是第一章环境的意象,第二章三个城市,第三章城市意象及其元素,第四章城市形态,第五章新的尺度。
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区域由节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志物,元素之间有规律地互相重叠穿插。这五个要素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道路:
道路是城市意象感知的主体要素,在通常情况下,一个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参照物或认路。“道路”经常与人的方向感联系在一起,人们习惯于去了解道路的终点和起点,想知道它从哪来并通向哪里。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强的可识别性,能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使观察者无论在何时经过都能清楚自己的方位。
书中林奇十分强调城市道路的方向性、可度性和网状空间体系。在道路上行走的人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对道路的长度和距离,人们是通过道路两旁的要素比较而感知的。经常穿行的道路当然具有最强的影响力,所以一些主要的交通线都会成为关键的意象特征。
道路的概念类似与做商业动线规划时的概念,都是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设计从而服务于我们本身。道路组成了城市综合体中最常见、最可能运动线路网络,
1
f充分考虑人车分流,住宅与商业之间的关系与协同性,设置适宜的宽度与尺度,这些都可以使它与周围的道路区分开;就书中讲的道路和我们做商业动线而言,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观点:
1、方向性:
动线要具有明确的方向性来指引消费者的行走的行为;
2、清晰性:
道路起点和终点要清晰,动线的两个端点要具有一定的标志性,让人们可以非常清晰认知自己的位置;
3、连续性:
即动线的完整性,动线要完整并且将商铺连续的布置在动线的两侧,一个突出的部分或者连续的打断都会影响人们逛的乐趣。购物中心中一般设置单动线、尽量避免多动线与支动线存在,使其道路简单、清晰;设置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