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进一步推动名著阅读,并真正落实“新课标”的相关精神,北京市已将《平凡的世界》《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老人与海》等十二部名著正式纳入2017年高考必考范围。应该说,这一举措是回归语文教育之本,对于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因为文学名著是人类的艺术瑰宝,是人类思想智慧和语言艺术的结晶,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获得无尽的知识矿藏,还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视野大开,尽情体验不同的人生,领悟更为丰富的人生经验。然而,文学名著的“整本书阅读”,不同于传统语文学习的篇章阅读或片断式阅读,无论从阅读量还是阅读的难度上都极具挑战。特别是名著往往年代久远,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特定时期的背景,有些作品文字过于隐晦、主题内涵难以一时把握,这些都对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产生障碍。所以,要想有效地实施“整本书阅读”,首先必须制定有效的阅读策略和阅读计划。这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f《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呕心沥血才得以完成的长篇巨著,这部作品以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陕北黄土高原的时代变迁为社会背景,以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爱恨情仇、矛盾纠葛为故事线索,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格调真实地展示了当时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风貌。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路遥塑造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如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贺秀莲等,展示一种不平凡的“人性美”,给读者带来精神的震撼和心灵的涤荡。以下是笔者带领高一学生进行《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时的若干教学体会。一、依托多媒体技术,激发阅读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读书者才能读好书。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似乎离阅读越来越遥远,特别是青少年,他们从小就接触电视、电脑、手机等网络社交工具与媒体,大量的声光电色充斥生活,早已失去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的兴趣。尤其像《平凡的世界》这样的文学名著大多年代久远,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的名著语言艰涩隐晦,内容深奥富于哲理,中学生独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