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插管前充分做好尿道润滑,操作轻柔,尽量避免损伤。四、插入导尿管后,放尿不宜过快,第一次放尿不超过1000ml五、镜下血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血尿较为严重,可适当使用止血药。
7
f各种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肌内注射操作:并发症一、疼痛表现为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与坐骨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预防及处理:一、正确选择注射部位二、掌握无痛注射技术:进行肌内注射前,先用拇指按压注射点10秒钟,尔后常规皮肤消毒,肌内注射,用持针的手掌尺侧缘快速叩击注射区的皮肤(一般为注射区的右侧或下侧)后进针,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疼痛。三、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注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股四头肌及上臂三角肌实行注射时。若药量超过2ml时,须分次注射。经过临床试验,用生理水注射液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比用注射用水稀释药物后肌内注射,更能减轻病人痛苦。四、轮换注射部位。并发症二、神经性损伤表现为注射时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和活动范围减少,约一周后疼痛减轻,但留有固定麻木区伴
8
f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发生于下肢者行走无力,易跌跤。预防及处理:一、周围神经药物注射伤是一种医源性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应在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等方面严格把关。二、应尽量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三、注射时应全神贯注,注意注射处的解剖关系,准确选择臀部,上臂部的肌内注射位,避开神经及血管。为儿童注射时,除要求进针点准确外,还应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四、在注射药物过程中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反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五、发生后可行理疗、热疗,促进炎症消退或药物吸收,同时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将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发症三、针头堵塞表现为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管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预防及处理:一、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合适的针头。二、充分将药液摇混合,检查针头通畅后可进针。三、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
9
f四、如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拔针,跟换针头另选部位进针注射。皮内注射:并发症一、疼痛预防及处理:一、注重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二、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液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药液,避免药液浓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