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机体所处的状态有关,即“有病则病当之、无病则体受之”。正常机体用少量洋金花即可发生口干舌燥等反应,而用于温脾时,适当应用则不会出现上述反应,而过量应用时又会出现抽搐、躁狂、谵语、幻觉、幻视、幻听等毒副作用,甚至死亡。
不少中药具有毒性,使用不当,危害甚大。但是,药物的毒性也是可以克服的,甚至能够变害为宝,发挥其正面作用。因此,对这些具有毒副作用的药物需采取合理的配伍,严格炮制、先煎等方法来减轻或消除中药毒性。
炮制减毒。尽管有毒中药具有毒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但临床上又常常必须利用某些药物的特殊功效,来治疗或控制某些疾病,这些药物的毒性往往又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因此,对此类药物需经加工炮制,以达到减轻或消除药物毒性的目的。有许多有毒动植物经过适当加工,可以成为疗效优良的中药。
延长煎煮时间及掌握药物正名。药物毒性大小与煎煮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因为煎煮可使某些毒性成分发生变化。
结论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组成,属于天然性药物,总体来讲比化学性药物(西药)的毒副作用要低得多,但也有一定的毒性。个别中药也有较大的毒性作用,如砒霜、斑蝥等就有剧毒,误服可以危及生命。现代《中药学》中,常将有毒的药物分为大毒、有毒及小毒三类。中草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入药后不仅原有毒性成分起作用,而且部分成分在炮制过程中还相互作用,在体内又可能形成新的成分。因此某一特定中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可能并非单一的毒性成分所致,还可能与其他的非毒性成分相关。
总之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发展,单味及其复方制剂的中药在临床应用日益增多,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出现的毒副作用甚至引起死亡的病例,必须引起重视。加强中药的实验研究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高其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是作为医药工作者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