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服药后引起的毒性反应。
(2)相对性。中药有毒无毒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凡是药物均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用之得当,可以调偏扶正,产生治疗作用;用之不当,则可产生一定的毒副反应,甚者有致命的危险。药物的毒性具有普遍性,其“效”与“毒”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其中蕴含着辩证法思想。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3)可控性。中药的毒性具有可控性。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炮制、配伍、剂量、煎煮方法及剂型等多因素影响下,其毒性可以减轻或消除,具有可控性。
引起中药毒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药物因素、人为因素和机体因素。
(1)药物因素。品种。中药品种复杂或一物多个来源或名实不符。如贯众无毒,甚至可解毒,如误用绵马贯众则有毒。这直接影响到药材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其原因有的是因为古人错用而历代沿用至今,有的是因为品种之间相互代用而致。
产地。植物的化学成分是新陈代谢的产物,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株龄的同一种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
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药物的种属不同导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近百品种混乱而引起中毒。如木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之分。木通科植物木通无毒,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2)人为因素。剂量。剂量是开方遣药的精髓。一些中药,尽管安全范围小,在正常剂量或疗程内服用,很少发生药害,但反之会引起急性或亚急性中毒,如铅、汞等,在体内分解排泄较慢,长期使用会发生蓄积性中毒。
炮制方法。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可以提高疗效,或者减轻毒性,去除副作用等,不当的炮制也会是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上升。
配伍。“药有效也有偏,方有利而少弊”临床中配伍得当准确,可以发挥出单味药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如果配伍用药不恰当,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死亡。因此用药应遵循中医中药的配伍禁忌,充分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除了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及妊娠禁忌外,也应注意到某些中药与西药注射液配伍应该谨慎。
剂型和给药途径。中药不同剂型与给药途经不同,不良反应有异,一般规律是糊丸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3)机体因素。生理状态。生理状态通常是预防保健用药量。机体有体质强弱、性别、年龄等差异,承受药物的最大治疗量有所不同,对药物的毒副作用的敏感度也有区别。
病理状态。中药发挥药效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