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经受在火箭中剧烈震动的考验。到了太空,又面临极冷、极热的环境。“皮星一号”设计时,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恶劣的环境。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制作工艺。“皮星一号”由浙大学生手动焊接装配,在工艺上有所缺陷。这一次后,金仲和明白,“皮卫星研发,不是有想法就可以做的”。
f经过改进后,2010年9月22日,两颗“皮星一号A”星发射成功,填补了中国在皮卫星研究领域的空白。2015年9月,两颗浙大的“皮星二号”卫星上天2020年6月,“皮星三号A”星发射成功。
通过三轮5颗皮卫星的研制,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掌握了卫星一体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卫星主要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极大缩减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在把皮卫星做小、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其功能更强大,让这一技术为民所用,也是该中心的当务之急。
目前小卫星的功能无外乎通信、遥感、成像、导航等功能。浙大于今年6月发射的“皮星三号A”星总重20千克,主要用于雷达和地面测控设备标校。
他表示,现在一颗皮卫星造价只需数百万元,只用6个月的时间,便能完成整体设计。
“这样一来,准入门槛降低了,造价低了,也为未来量产提供了可能。”金仲和说,近年来,商业航天的发展也不断迎来利好,政府层面支持、鼓励国内航天成果市场化的力度越来越大。
而从“皮星三号”开始,浙大微小卫星中心也将正式面向民用需求,制作轻巧高能的皮卫星。在未来一年内,浙大将再发射20颗卫星。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