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约是对指在现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有已利用的土地上增长劳动和资本”8。由此可知,该阶段主要是有关农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的理论研究。在土地集约利用定量评价上,国外最直接研究集约度的理论始见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提出的土地报酬递减理论9。他指出,土地生产物和劳动在开始阶段呈现等比例增长的趋势,土地收益往往伴随某一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递增;当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土地收益将随着某一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产生递减现象。显而易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开创了土地集约度研究的先河,所探讨的也正是土地如何进行合理投入的问题10。虽然国外文献中并没有直接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概念,但各国在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中都贯彻了这一思想。如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地域结构理论和门槛理论等,而在城乡规划方面则产生了基于“城乡一体化”的田园城市理论和针对大城市弊病的有机疏散思想以及从环境保护到永续发展的规划思想等1114。这些理论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从生产、生活等不同方面反映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具体内涵14。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外研究更多地侧重于从土地利用强度等方面来充分挖掘城市土地利用的潜力1517。2国内研究进展我国土地集约经营思想也最早始于农业用地的研究,明崇祯末年的《沈氏农书》反映的就是农业生产集约经营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城镇化水平位于中期加速发展阶段,人地矛盾迅速膨胀,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政策目标,国内学者开始针对集约土地利用进行有益的探索。21概念内涵的界定虽然国外土地经济理论和城市规划思想都涉及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但并没有直接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这一概念,故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其概念的本质,具体观点如下:一部分学者依托西方农业用地集约化的研究进行拓展,认为“集约利用”相对“粗放经营”而言,通过加大土地投入强度获得产出最大化的经营方式18。国内学者如毕宝德、马克伟、丘金峰、宋春华等都持有类似观点1921。其中在著作《房地产法辞典》中,丘金峰指出城市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衡量指标有资金集约度、技术集约度以及人口集约度21。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城市用地远比农业用地更为复杂,城市用地的合理布局和永续发展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首要条件,国内学者如郑新奇、邹玉川、李元等学者则持有类似观点2224。随后李元在其著作《生存与发展》中也提出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