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作者:赵会丽来源:《学周刊C》2013年第11期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新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核心,而课堂教学改革又是课程改革最终实施和取得成果的关键。自国家教育部2004年提出的以“深化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教育工作要点以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下,教育改革的春风已经沐浴了整个中华大地。因此,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理所当然成为改革关注的问题。对于数学课堂如何改革众说纷纭,各地也都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毕竟,要打破旧的教学理念,从教师的“传道、解惑”变革为“引导、反思”的素质教育观念并非易事。课改伊始,理论界就热衷于探讨课堂教学改革出现的一些技术层面上的难题及对策分析。例如,课堂是否越活跃越好,表扬是否越多越好,如何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等等,却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养成。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驾驭所熟悉的课堂呢?下面是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所以,教师在每一堂课前,必须目的明确,该教什么,整个课程如何规划,怎样能使学生充分接受、摆脱数学教学索然乏味的常规。有些教师,为了搞活课堂,尽量讲一些学生爱听的引例,趣味浓郁的习题,虽然听起来很生动,但最后给人的感觉是“随风漫步”,无任何中心,留下的只有一抹空荡。还有些教师,没有任何针对性,只是按照自己的备课方案逐一地讲解题目,没有重难点。而当学生提出新思路时,教师因无准备,认为该学生的观点为“谬论”,讽刺、挖苦,从而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整个课程效率很低。真正的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从数学知识特点来看,深入理解,联贯知识,准确的计算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都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消化吸收才能做到,不是教师华丽语言的讲解,也不是大量题目的罗列。除此之外,教师更要理解、关爱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实现其人生价值,培养其探究未知领域。教师要将启发、讨论、情境进行统一,不过分强求,使整个课堂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要突显主题,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开端、发展、高潮及尾声的串联;融学生的感觉于一个新的境界,使学生乐不思蜀、留连忘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新的见解,师生共同探讨相关问题,搞活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使学生推陈出新,真正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数学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