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数或期末未审数作为重要性的计算基准,由于预测数或期末未审数高于审定数,未对重要性水平进行修订;(4)将重要性分配至各报表项目。3、集团审计:(1)未确认组成部分的审计方案,应依据组成部分的重要性确定组成部分的审计方案(财务信息审计、特定项目审计、审阅、集团层面分析性程序);(2)未确定组成部分的重要性;(3)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高于集团的重要性。4、人员安排不适当:将独立复核合伙人作为项目组成员不适当。至少完成B8底稿,应对差异进行有效分析。1、了解的情况应与被审计单位相一致,不能存在与被审计单位情况明显不符情形;2、相关数据长年未进行更新,比如,被审计单位业务、高管发生重大变化未予更新;3、实施程序应形成记录,比如未形成询问、检查记录。1、了解的内部控制活动应与被审计单位实际相一致;2、识别关键控制点;3、穿行测试:应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分别实施穿行测试,并复印穿行测试证据,每个类型业务至少一个测试样本。
至少在风险评估阶段进行项目组讨论(每次讨论的主题、时间、参加人员和主要内容记录于工作底稿)
2计划阶段运用分析性程序3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包括内部控制)检查
4在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层面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检查
5项目组内部讨论检查
完成B12底稿。1、应有具体内容且符合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2、项目组主要成员应参与讨论,讨论日期应在风险评估阶段,并签名。1、编制“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汇总表”,上市公司不应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情形;2、特别风险:至少应将收入假定存在舞弊风险,评价哪些类型的收入、收入交易或认定存在舞弊风险。应有具体内容:1.项目负责人应针对具体业务或事项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对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分派哪些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对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领域,项目负责人拟如何督导。4.在设计和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是如何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
6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检查
7总体应对措施检查
8重要账户和列报的计划总体审计方案检查
1、至少应确立审计目标与认定的对应关系2、总体方案应与实际执行方案一致
f(四)进一步审计程序检查工作底稿1控制测试执行:应对关键控制点实施测试,测试样本应符合准则要求应根据控制相关的风险确定控制测试的范围(样本规模):注册会计师在测试控制的运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