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村检查工作,在村干部留他吃饭时喝了几盅,吴金印知道后,让他背乡里的“四不”规定。“身不懒,积极参加劳动;嘴不馋,不在群众家吃喝;耳不聋,倾听群众意见;手不长,不拿群众东西。”这位干部在全镇大会上作了检查。在唐庄镇走访,问起对吴金印的评价,47岁的四和社区居民朱喜英抿嘴一笑,先讲起了自己家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末,她和丈夫自由恋爱,都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一说去婆家看看,丈夫就着急慌忙拦着:“咱去城里转转吧。”她心里纳闷,决定偷偷去探个虚实。到了荒山上的婆婆家,一看村路坑坑洼洼,房子破烂,床上是编织袋做的铺盖,她差点哭出来。“结婚吧对不起自己,不结又坏良心。”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2008年吴金印带领大家改造荒山,在一片废弃的砖窑场上建起了能容纳4个村子的新农村社区,3年内盖了300多幢两层半的别墅。还建了6幢六层楼,免费给五保户、残疾人、贫困户居住。群众都陆续从荒山上搬了下来,老村全部改造成耕地。“吴书记最清楚老百姓想啥盼啥。”朱喜英说,最近儿子在郑州谈了个女朋友,说想回家看看,她底气十足地说:“叫她来看吧,不用咱吹。”新乡市党校教授张敬民与吴金印打交道多年,在他眼里,除了始终把老百姓利益放在首位的“不变”,吴金印最难得的品质其实是与时俱进的“变”。无论是早年造田解决粮食问题,发展乡镇企业引导致富,还是如今协调发展,吴金印作为老典型,一直有新思路。“心系群众苗得土,背离群众树断根”“无论待遇高低,时间长短,我都要跟着吴书记干到底。”当了几十年村支书、已经退休的李庆一,还驻扎在唐庄镇金门沟造地项目的工地上,“金印身上有一种魅力,那就是始终为群众服务,跟着他干心里踏实。”吴金印曾经形象地说,农村干部是“领头雁”,什么时候都要和他的雁群在一起。与群众保持“四同”
f大司马村村民韩志明高位截瘫,坐轮椅出行十分不便,吴金印就为他在家门口专辟了一条直路;狮豹头乡的孤寡老人宋大娘与3个年幼的孙儿无依无靠,吴金印就给她当起半个儿子,修房、砍柴、烧水、买药,事无巨细地照顾一家老小吴金印认为做人民公仆就要“四不”身不能懒,嘴不能馋,心不能贪,手不能伸。他曾与党委成员约法三章,要做到“四同”:同吃,即上级干部住村不准单独起伙,一律到群众家吃派饭,不准喝酒;同住,即住村干部不准住村委会,必须住军烈属、五保户或困难户家里;同劳动,即每个乡干部自备一套劳动工具,每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