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成了吴金印每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吴金印调离狮豹头公社时,为不惊动乡亲们,他早早起床,带着简单的行李,推着自行车,悄悄地下山了。走到小店河村头时,被青年突击队长闫玉礼最先发现了。结果,正在附近河边洗衣服的妇女,放下手中的衣裳跑过来了;正在路边田里锄地的小青年,丢下锄头跑过来了;村头的老大娘老大爷,也拄着拐杖赶过来了“帮助群众挖掉穷根,是最大的联系群众”行驶在唐庄镇街道上,百威英博、北新建材、银金达、六和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厂区,以及花园、医院、学校、文化中心俱全的新农村社区从眼前经过。10多年来,唐庄镇先后投入5亿多元,修筑“五横五纵”10条道路30公里,完善水、电、气、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吸引了3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区。2012年全镇工业产值338亿元,帮助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了业。其实,1987年11月吴金印任唐庄乡党委书记时,这个位于太行山南麓的乡村,还是有名的“穷窝子”。吴金印说:“集体有,跟着走;集体空,没人听。”心系群众,造福群众,就得挖掉穷根子。他“真情换真心,真心换真投”,用人性化的招商理念,让唐庄产业聚集区成为企业家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他带领干部群众,扛着铺盖卷儿,拉着锅碗瓢盆,在杂草丛生的山沟安营扎寨,使多年河滩变成了良田。“种了20亩桃,去年卖了11万元。”45岁的马胜奎家住石屏村,正好位于唐庄镇万亩果园内。指着自家宽敞明亮的小楼和新买的轿车,他难掩喜悦:“现在俺村家家有果树,户户走富路,这都是托了老吴的福。要不是他,俺现在还和以前一样在土里刨食吃,更别说发家致富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吴金印带领干部群众在山上造田,让吃糠咽菜的村民吃上了白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引导发展乡镇企业,昔日花钱靠救济的农民摆脱了贫穷;如今,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家家住洋楼,看病上学就业都在家门口。在唐庄镇政府采访时,后沟村村民李红云表演了她创作的快板:“桃花围着俺村转,引来宾客当景观,百姓越过越幸福,幸福生活有根源,党委书记吴金印,亲力亲为带头干,榜样力量做表率,不怕辛苦多流汗,男女老少抱成团,小康离咱已不远。”群众路线不抽象吴金印和群众是什么样的关系?在太行山,群众悄悄为吴金印立碑,把他的名字刻在石头上。吴金印见一处名字,就磨平一处。他说,事业是群众干的,我一个人能干成?刻我的名,脸红不脸红!吴金印从来不用刻意深入群众,因为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