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倾听花开的声音导引成长的足迹
作者:李雅红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2年第02期
一、引子
身为语文教师,一定见识过类似这样的作文:一个漆黑的夜,电闪雷鸣,我感冒发热到40度,妈妈背着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医院赶去,我迷迷糊糊听到妈妈的喘气声……凡是写做一件好事,要么是在公交车上给老奶奶让座,要不就是在马路上扶盲人过马路,或者是捡到一百块钱交给警察叔叔……生活本来是万花筒,可是从学生的作文上却反映出他们的生活空洞单调,于是学生只能写些空话、套话,形成一种新时代的八股文。作文的“打假”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学生的作文为何只有一些套路而没有真情实感?笔者以为,原因有二:
1.高调指导下的拔苗助长。作为教师,我们在引导学生选择习作材料时,总是“价值引导”当先,写事必写好事,写人即写好人,似乎选得不好就是人品不正,心术不正。在指导写法上,在文章结尾处总是特别强调要用“豪言壮语”点明中心,呼应开头,似乎道德宣扬才是文章的要旨。有教育专家早就断言:“假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畅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积郁,发乎性情的自然。”确实,是孩子的作文,就应当源自孩子内心的呼声,只有这样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一吐为快而心驰神往!
2.曲意迎合后的故作神圣。一个人面对自己喜欢的话题,萌生的情感是充足的,表达的欲望是强烈的。可是在应试的大旗下,有些教师只顾眼前利益而使学生在教师的“神圣光芒”下自惭形秽。于是学生口中发出的声音已经是成人的腔调,尽管样子很可爱,但只是花架子,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儿童本该有的真实和活力。
二、作文教学应该如何打假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少年儿童的内心思想尚不丰富,易对新鲜事物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生硬的强制很容易让孩子们从心理上产生消极情感,只能让他们口服而心不服,这样作文会让孩子变得口是心非。调动学生的激情,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表达,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好作文。
1.创设场景,引发激情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生活即语文”。笔者以为,可以大胆地说:写作文就是写生活。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光凭想象是不足取的,一个画家要有精美的作品问世,得不断去观察世界;而一个作家要写出感动世人的精品,也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