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重要贡献的。“句式语法”理论的贡献,我想有三方面:第一,有了这种理论我们就可以来解释一些先前不好解释、或先前想不到去解释的语法现象,诸如“十个人吃了一锅饭”施事动作受事、“一锅饭吃了十个人”受事动作,其NP既可以是受事施事都能说,为什么?朱德熙先生说到的A式“NPLV着NP”(台上摆着鲜花),也可以是施事(台上坐着主席团),这为什么?有了这种理论也可以避免随文解释的毛病,不至于一个形容词(如“高”,一忽儿是一价形容词(张三高)),一忽儿又成了三价形容词(张三高李四一个头)。第二,有助于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影响句子意思的因素,去进一步探索句子意思的组成。原先我们认为,整个句子意思的组成可以描写如下:
具体的(一)词汇意(甲)句子语段成分的意义句子的意义抽象的(二)语法意(2)语义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乙)句子超语段成分的意义句调所赋予的语气、情感意义(1)语法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
现在看来,上述描写显然不全面。第三,有助于我们说明各种不同句式的产生因为句式本身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所以为了表达的细腻,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就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格式,也即句式。然而,我们也不能不指出,Goldberg等人并未去进一步深究:(一)为什么层次构造和词语间语法结构关系相同的同样的词类序列能形成各自表示不同“句式意义”的不同句式?(二)这种表独特语法意义的句式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我们认为,郭锐的“语法的动态性”理论,将有助于我们获得上述两个需要进一步深究的问题的答案。参考文献郭锐(1999)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博士学位论文。(2002)语法的动态性和动态语法观,在“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发布会暨青年语言学者论坛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200211718北京)会上发表。(2002)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陆俭明(2002a)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载《中国语文》第4期。(2002b)汉语句法研究的新思考,《语言学论丛》第二十六辑,商务印书馆。沈家煊(2000)句式和配价,载《中国语文》第4期。王力(19431944)中国现代语法(上)(下)、,商务印书馆。张伯江(1999)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载《中国语文》第3期。(2000)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载《语言研究》第1期。张国宪(2000)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载《中国语文》第5期。(2002)三价形容词的配价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