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体衰弱,根系吸收功能减弱,叶片光合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使油茶在花芽分化时期营养不足,限制花芽分化,在果实生育期营养不足,使果实变小,品质变差,出现“小年”。相反,“小年”由于树体大量的营养积累,
3
f树体营养得到充分改善,为油茶结果创造了条件,又导致“大年”产生。如此往复不已。落花落果与异常天气、树体营养状况有关系。雨水过多、干旱等是造成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树体营养不良或生长过旺也会造成落花落果(五)经营管理粗放或不管。据调查,我县油茶林经营模式以农户自种自育为主,现有的油茶林是60年代以后80年代末前种植的,有少部分是90年代种的。从总体情况来看,农民习惯于沿袭过去的原始经营方式,采取不扬不弃的态度经营油茶林;大部分地方均存在重种植轻管理的问题,全县近23面积的油茶林处于荒芜状态,大多存在“老、残、病、稀、杂”现象,重栽轻管和只栽不管,不施肥,不修剪,不除草,不松土,不及时防治病虫害,茶果产量、品质、大小,一年不如一年,不能摆正抓管理重效益、促发展的关系,科技水平较低;因缺少对油茶林进行养护,许多油茶林中的杂草比油茶树长得快长得高,油茶树被杂草吞没、被葛藤绕死,有的树体由于营养严重缺乏,树体衰弱,后期逐渐老化死亡。在现有10多万亩油茶中,仅有少部分进行过较粗放管理,大多数群众的做法是只求索取,不予付出,这要获得好的经济效益是不可能的。同时,因零散种植、分户经营、规模程度低、产量低,难以对油茶桃进行集中收购,农民主要还是采取将采摘到的油茶籽送到当地附近的榨油坊按每公斤籽225元支付加工费将籽榨成茶油,有的把油茶籽交给榨油坊老板直接兑换榨好了的茶油或者兑换其他食用油补点差价给榨油坊老板。2007年市场上油茶籽收购价格平均为10元公斤,本地产成品茶油价格基本保持在每公斤40元左右,高于菜油、花生油、棕榈油、大豆油等油品价格,多数农户都是把榨好的茶油留作自己食用,很少把它当作商品销售,但也有部分农户看到茶油价格高,不舍得自己吃掉,拿出来送到集市上销售。据
4
f测算成品茶油的商品率不足20,原料籽的商品率更低,大概在5左右,只有极少部分卖给上门收购的零散商贩。(六)深加工力度不够,产品副加值低。田林油茶以卖原料茶果为主,以家庭小坊加工为主,县城有一、两家进行毛油加工小厂,工艺较落后,压榨不净,出油率低,没有大型的深(精)加工企业,对茶果未能充分开发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