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冬病夏治”贴敷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份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的病因病机哮喘属于中医之“哮病”、“喘病”范畴,以喘、咳、痰为主要症状。其病机属本虚标实,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本虚主要指脾肾虚,标实主要指肺部邪实。其病因复杂,常因环境因素如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原,气候变化等而发作。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控制发作和预防复发。理论依据一、是依据“因时制宜”的原则,因多数哮喘患者入冬发作,夏季缓解,病情变化常常与季节有关。夏热当令,阳气旺盛,人之正气趋表向外,有驱邪外出之势,此时治疗宿疾,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也体现了“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的整体观念。二、是依据“不治已病,治未病”原则,防治并用,重在预防,寓“治”于防之中,起到未病先防,或即病防变的作用。三、是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文献记载《张氏医通》有夏日三伏天以白芥子、甘遂、细辛等为末,调敷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治疗冷哮的记载,由于疗效确切,沿用至今。创新点我们在继承这一传统疗法的基础上,做了较大改进。一是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将哮喘辩证分为四个常见证型,证型不同针刺取穴及贴敷药物处方不同,较不分型治疗针对性增强,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思想。二是突破了传统“冬病夏治”仅在“三伏天”治疗34次的局限,而在夏至秋分期间开展治疗,增加了治疗次数。因为大多数哮喘患者为成年宿疾,病情较重,仅靠几次治疗,疗效不巩固,往往是刚见成效又停止治疗,所以需要坚持治疗,积累效果,才能巩固疗效。因此,不必拘泥于“冬病夏治”三伏天穴位贴敷治疗的传统观念,在夏至至秋风的时间段内增加治疗次数,连续治疗3年,会明显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甘肃中医学院自1987年开展“冬病夏治”工作。我科自1993年建科起即采用“冬病夏治”贴敷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等病,取得了满意疗效。在肾俞或足三里穴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或胎盘组织液)注射具有穴位和药物的双重功效。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符合哮喘扶正补虚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