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期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动性明显增强,班干部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班风正、学风浓,班级管
f理水平普遍得到提升。部分班级的班主任对班级日志的价值做了进一步挖掘,从班级日志中寻找教育的主题,有效地开展主题教育;从班级日志的记录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动笔写作,取名《五(2)班的那些事儿》。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的同时,大大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班级管理工作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实施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1班级日志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记录”,但记录绝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仅仅停留在记录的层面,那班级日志只能流于形式,只能增加学生、老师的负担,对学生的自主管理不起任何作用。
2学生的自主管理是通过“班级制度”、“班级公约”等班级中的“法律条文”得以实现的,这些“法律条文”应该源于班级日志,并通过学生及班主任甚至包括任课教师共同参与制定并得到大家认同的。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果只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简单地停留在口头层面,没有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那是对不良行为的轻视,口头上的教育将是无力的。但如果班主任一味地希望通过制度去管理学生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由班主任强行制定制度,也许能解决暂时性的问题,但从长远的角度思考,这样的行为对学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意识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这无疑是背离了我们实施“班级日志”的初衷,使我们的班级管理方式又回到了最初的“一元化领导”模式中去。
3在制定班级制度过程中,奖励与惩戒两者都不能偏废,如何掌握好方法,拿捏好其中的“度”,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
班级管理是一件辛苦而复杂的事情,但正是因为它的辛苦和复杂,所以才更能体现出它无可替代的价值。班级管理的方法很多,通过班级日志管理班级我想应该是一种“科学”的班级管理方式,但“科学”只有扎根在“民主”的土壤中才能迸发出无尽的生命的力量。小小的班级日志,慢慢地转变着我们的班级管理方式。如果有一天,我们能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那我们的班级管理想不成功都难!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