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明显,但他们身上都潜藏着许多积极因素。如:要求进步,羡慕好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和信赖,有表现自己才能和智慧的要求。老师要能主动地去了解,去关心他们,并根据他们普遍存在着要求进步的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契机。如在班内经常组织多样化的、分层次的小型竞赛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的体验。还可以设立“英语角主任”、“英语小报编辑”“值日组长”等,让中等生参加到英语活动管理中、来,使他们在为同学们服务中表现自我,施展才华。众多的“中等生”的积极因素一旦调动起来,表现出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和聪明才智时,不仅能增强他们进取的信心,推动他们的不断进步,同时也将成为一支积极力量,推进全班英语学习的发展。四、合作策略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合作本身需要合作者互相帮助、共同分享,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英语学习中,合作性的小组对话、小组练习等活动非常普遍。据研究:合作与对他人的情感和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有较高的正相关。合作组比个体化学习组更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学生中有15的人不善于与人合作。他们有的在小组活动中静静伫立、一言不发;有的茫然、困惑;有的在活动中常常注意转移,
f捣乱、影响活动;有的孤身一人,不愿意参加合作。为此,①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指导他们如何与人合作。②造成合作氛围。把各班学生分成10多个合作小组。组内形成合作气氛,每个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都有自己的任务,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成功体验。③指导学生掌握合作方式,合作规范。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老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还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对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的学生,教师更应有爱心和耐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从而学会合作。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