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如何运用心理活动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体育课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进行各种身体练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思维的过程。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让学生掌握“三基”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大家知道:任何运动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要求学生跟着教师做机械的运动模仿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启发和培养他们的正确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就在体育课中运用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问题,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一、利用学生的直接兴趣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励一个人去活动的心理原因,对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积极性的核心。在体育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两种,直接动机是与体育活动直接相联系的动机,它是以自己直接感兴趣的东西作为学习的动力。例如:他们在电视中看到,一场激烈的精彩的NBA篮球赛时,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学习打篮球的欲望,即直接的学习动
f机。但是,这种动机是不会持久的,一旦在实践中达不到那种高水平,兴趣就会消失。就如一个饥饿的人吃饱了以后,对食物的兴趣就消失了。而间接动机是由自己的意志和社会的需要所产生的,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作为其学习动机的。例如:冬季,学生在室外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看到天气寒冷,不愿意把手拿出来活动,也有一些同学由于懂得了天冷锻炼身体的益处,懂得德、智、体三者的辩证关系,因此,他们能克服天气因素而努力上好课了。由此可见,间接动机对于提高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直接动机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善于把学生从对直接感兴趣的学习动机,引导到间接动机上来。在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使他们懂得身体好与学习好的辩证关系,掌握知识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是树立他们从“要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的正确学习态度,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法,启发和引导他们,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长久保持学习动机。但是,在实践中,我们还应注意根据他们不同年龄的特征,分别采用一些与他们生理特点、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法,来启发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二、学生兴趣与注意力的培养和运用注意是人的心理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