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中学语文教育工作的老师和专家来说,自是熟悉之至了,此外,钱梦龙老师、新领军人物韩军等也有相关论述,在此不一而举了。
在借鉴前贤的宝贵财富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相关经验,总结归纳出以下几点:
首先,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质疑的环境历来师道尊严,教师享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即使有疑,可能也被吓到九霄云外去了。而“学起于思”,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跃的表现,也是学生勤于动脑,勤于思考的表现。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这里介绍一位老师教学《孔乙己》时的情景:当大家在讨论“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接近尾声时,一学生突然提出“孔乙己是怎么死的?”教师愣了一下,
用心爱心专心
f但他马上转过神来,并趁此引导学生讨论“孔乙己之死”,在读书思考、默想之后,有的设想出他饿死的惨景,有的构想出他冻死的情景,有的说他是疼死的,有的谈他又冻又饿而死的目不忍睹,而一名女同学则说他是笑死的,并描绘出催人泪下的一幕场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已被伤病痛和饥饿折磨的奄奄一息的他,蜷缩在屋角冰冷的破床上。恍惚间,他眼前一亮,霞光中现出了辉煌壮丽的金銮殿,花甲之年的他终于高中皇榜,他峨冠博带,满脸红光,在肃穆的气氛中,在悠扬的宫廷音乐里,迈着不熟悉的步子,审视着身旁的汉白玉廊柱和脚下的红毡地毯,一时忘了身处何地,昂首捧腹,得意地大笑起来……在笑声中,他一头栽倒在石柱上……这笑声僵止在他那干裂如松树皮般的脸上……他告别了人世。
这是一次意外的收获,对教师来说,尽管这个不经意的提问打断了他的教学流程,但是其效果却又是远非僵死的预设所能企及的。
其次,扩大质疑的空间,培养质疑的兴趣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对一个善学的人来说,“疑”将贯穿其学习的全过程,而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能使学生将其疑提出并加以解决,长久下去,学生质疑的兴趣会大大降低。那怎样保持学生对质疑的兴趣呢?必须扩大质疑的空间。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质疑,课外也可以质疑,不仅可以对老师质疑,学生家长亲朋好友都可成为质疑的对象,不仅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