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中发现小屋)。
(1)本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本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写起,描写
山峦。“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
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
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
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
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板书:
山峦层叠日暮作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0001010010
f“41100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
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
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
中露宿”(板书:山陡人稀天晚担心露宿)。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表现出意
外看到梨花的惊喜心情。“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
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
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
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板书:意外看到梨花
产生希望。)
(4)“我们”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产生了什么
疑问?这起着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我们”首先看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
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一个悬念(板
书:小屋无灯无人设出悬念)。
布置作业:
进一步体会第一部分的表现作用;预习后文,准备下节
进行分析。
10001010010
f“41100
10001010010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