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尼公司决定实行多元化经营,但并不是所有善良的愿望都能获得成功的,有时候也会碰到失败。企业搞多元化经营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风险。单一的主营业务不可避免地遇到发展周期性的问
f题。当市场变动时,企业可以及时转向,用其他业务弥补主营业务的不足,从而整体上保持前进步伐。多元化经营虽然可以分散风险,但这本身也是有风险的。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就在它的“元”上,“元”太多,又没有选择,甚至暄宾夺主,丧失掉原来优势业主,风险就是非常骇人的。即便索尼这样的巨人,有吃这方面亏的时候。1977年年末,刚刚就任不久的索尼公司新社长宣布了董事会作出的一项决定:免除索尼美国分公司总经理舒尔霍夫的职务,并取消他董事会成员资格。舒尔霍夫被解职的直接原因是索尼公司旗下的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连年亏损,无法支撑下去。1989年,日本企业大举进军美国的狂潮愈愈烈,当日本人买下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大楼,美国人曾惊呼:“日本人要买下整个美国”作为国际巨型公司,索尼公司也正瞄准美国市场,寻找最佳的机会。不久,索尼公司觉得机会来了,斥资几亿美元从可口可乐公司手中买下长期负债经营的哥伦比亚影片公司,挟其在音像电器、摄影设备等“硬件”方面的优势,积极开拓商业机会,发展娱乐业,直接打入好莱坞。然而事与愿违,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并未给索尼带来滚滚财源。索尼的前会长盛田昭夫没有充分考虑到美国影视业市场的特点和索尼多元经营进入新行业的风险,舒尔霍夫忽视了美国影艺界制作成本日益升高的长期趋势,对影视业的高风险估计不足。其实,在索尼进入好莱坞之前的法国财团就一直深受其苦而不能自拔。1994年,好莱坞每部影片的平均制作成本高达5000多万美元,影片成本比过去高出15个百分点,庞大的开支深深陷住了索尼的手脚,不但没有盈利,反面成为索尼沉重负担,索尼在过去的6年中不仅为其注入巨额资金,而且还为哥伦比亚制片厂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债务。作为索尼美国分公司的总经理舒尔霍夫,这位物理学博士出身的管理者对娱乐业并不在行。好莱坞人戏称他是“无照经营”,他重金聘请的制片人乔恩彼德斯和彼德古伯同样也不善于经营电影公司。索尼好莱坞梦的设计者舒尔霍夫成功地鼓动盛田昭夫作出这项重大决定,却没能成功地把哥伦比亚公司带出困境,反面让索尼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索尼这次进军娱乐业败兴而归。无关联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对所进入的新行业不太熟悉,更谈不上管理有术,反而加大了风险。索尼80年末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