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小朋友刚到小床上盖被子,这时,小俊把王怡然手上的被子抢走了,王怡然哇哇大哭起来,文文看到了这种行为,文文对小俊的这一行为感到很气愤,于是文文安慰了王怡然并向老师告状,老师立即过去阻止了这一行为,并对文文进行了表扬。文文的表现说明当她遇到其他小朋友受到欺负时就会产生同情心和正义感,分清行为的是非、好坏,并向老师报告。这种行为表现是由幼儿的同情心驱使其告状。幼儿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受到同伴欺负的时候,幼儿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怜悯心理,出于同情,就会对同伴的行为进行告状。(二)因嫉妒、好胜而告状案例二:有一次幼儿在玩玩具的时候,俊熙看到另一幼儿小超的玩具比自己的多,这时俊熙心里很不平衡,想要拥有玩具的这种好胜心里而产生了嫉妒,而向老师告状说小超不给我玩具玩。俊熙的这种行为表现说明,幼儿都很喜爱和拥有很多玩具、,但当同伴们不将自己拥有的东西与他们分享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嫉妒情绪,对幼儿的这种心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失去应有的积极意义,而走向消极的一面,引起告状的这种行为,对于这样的行为老师应当正确处理问题。这种行为表现是因嫉妒、好胜而告状。幼儿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看到一些比自己做得好或物品比自己多、比自己好的同伴,就会产生一种嫉妒的心理,觉得自己做得比别人好,并不愿虚心的向同伴学习,由于嫉妒心理,幼儿就会故意找茬向老师告状。(三)害怕批评,为推脱而告状责任案例三:一个叫丫丫的小女孩,每次游戏活动时,总是为争抢东西而打架。一次,幼儿玩积木时,她的面前已经有很多的积木了,却把别人的积木抢过来占为己有,当那个孩子哭着向她要时,她一拳把别人打倒在地,看见老师走过来她却大声的告诉老师他抢了我的积木。
2
f案例四:一次美术活动课上,小朋友们都在认真调配颜料画画,小明却在一旁捣乱,结果打翻了洋洋的颜料盒,弄得四处都是颜料,洋洋哭的很伤心,见老师走过来小明非常的害怕,他连忙大声告诉老师洋洋在纸上乱画,涂得到处都是颜料。根据案例三、案例四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幼儿产生该告状行为的心理因素是害怕被批评为推脱责任而告状。对于幼儿来说,当犯了错误时,其实心里都是很害怕的,大多数幼儿都害怕受到教师的批评,从而就会想办法来推脱责任,往往就会出现这种恶人先告状的行为。(四)为表现自我而告状案例五:佳佳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一次,算术课上老师请幼儿到黑板上利用磁性教具进行排序,因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