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案例研究
摘要:在幼儿园,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我们通过利用观察法、调查法、实例分析、访谈法等方法对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心理因素;教师处理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此研究,希望能让广大幼儿教师有所借鉴,能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所帮助。关键词:表现形式、心理因素、处理方法
绪论:
对幼儿的告状问题,以往的研究对集中在儿童身上,常以量化的方法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告状行为的特点、性别差异、类型、原因等,而很少从教师的视角来探寻他们是如何看待、如何应对幼儿的告状行为的。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把关注的视点放在教师身上,试图更深入地了解,把握教师对儿童告状的认识和看法,并力求之加以恰当的描述和解释。在幼儿园,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现象,近年来不论是理论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幼儿园实习期间,发现幼儿的告状行为很普遍,引发笔者对此现象的关注,所以也了解了老师对这一现象的态度和观点,最终得出这一现象具有研究意义。通过此研究了解大班幼儿产生各种告状行为时的行为表现形式,产生该告状行为的心理因素,根据案例和观察研究对幼儿的告状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解教师面对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时如何对待与处理的,教师应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告状行为和使用合理的教育策略。通过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得出教师不管怎样,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解决方法与措施,对幼儿今后身心发展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次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是:一、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心理因素。二、教师处理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
1
f论文主体:
幼儿告状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心理因素
在幼儿园,“告状”是幼儿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人际行为。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种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然而幼儿的告状行为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然而每一个告状行为的表现都是由不同的心理因素引起的。(一)同情心驱使幼儿告状案例一:在睡午觉时王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