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绿化、河堤绿化和河滩绿化形成的三条绿链,将城市各片绿化串成片,为城市营造了优美怡人的风景。
4
f全市总人口520万,其中城区(含涪城区、游仙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城办事处)总人口105万。为四川第二大城市,是四川省规划优先发展的大城市。绵阳科技城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80万。
2、自然条件
绵阳全市属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以广元江油安县绵竹连线为界,西北为山地,东南为丘陵、平原。绵阳市中区地势是“三山环峙,一水中流”,东南部、中部比较平缓。地形以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489。相对高差一般在50米左右,丘坡平缓,呈条状分布,其中以浅丘面积较大。由于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比较宽坦的缓丘平坝。涪江从东北向西南,芙蓉溪由东向西,安昌河从西向东穿过城市,形成三水交汇、两江环流的局面,市区东部为山地。绵阳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少,气候的立体分异现象十分明显。
3、城市格局
山水格局“四山三水”绵阳四面环山,有“东旗西鼓,南蛇北龟”之称,市区涪江、安昌河、芙蓉溪三水交汇,构成绵阳城市特色的自然空间格局。建设格局“五轴一核,多级组团”
5
f绵阳现已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5条对外交通线向外发展的空间发展态势,在每个发展轴线上都形成了有自然空间间隔的独立发展组团。
4、产业发展
绵阳市为四川乃至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境内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发展研究中心、西南计算机中心等科研院所96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在空气动力学、核物理及其应用研究、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领域代表国家一流水平,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五”期间,绵阳工业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以食品、机械、冶金、建材、纺织、化工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特别是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5,占四川省电子工业产值的70以上,创立了长虹彩电、九州宽网、湖山音响等一批知名品牌,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家电城为全国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全市一、二、三产业结构为205:395:40。
5、经济发展概况
绵阳自1985年撤地建市以来,坚持实施“军转民”科技兴市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经济科技、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均107的速度增长,工业增加值以年均147的速度增长。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