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分光光度配有一对石英吸收池,吸收池的两相对面是光面透光的,另两相对面是
毛面不透光的。在进行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时,要对吸收池进行清洗并盛放待测溶液。在进行这些操
作时,手不能捏吸收池的光面,只能捏吸收池的毛面,这是因为吸收池的光面是入射光的透过面,
用手捏吸收池的光面,会在光面粘上汗渍或其他污物而玷污,对入射光的强度产生影响,使测定结
果的准确度降低。
13.×。在CuSO4溶液中通NH3时将发生以下反应:
Cu24NH3
CuNH342
摩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特性参数,不同物质具有不同摩尔吸光系数。由此可见向10molLCuSO4
溶液中通NH3时,吸光质点由Cu2(浅蓝色)变成了CuNH342(蓝色变深),其摩尔吸光系数必
然发生改变。
14.×。分光光度计方框图: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显示器
分光光度计光路是:由分光光度计光源发出连续光谱,经单色器分光后,得到所需要的单色光,
单色光经过吸收池被吸光物质所吸收,剩余的光透过吸收池,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由此可见,分
光光度计检测器直接测定的是透过光强度,而不是吸收光的强度。
15.×。π→π是不饱和化合物由基态(π)跃迁到激发态π。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降较低,孤立的π→π吸收波长一般<200
m;共轭的π→π吸收波长>200
m。共轭体系越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程度越大,吸收强度越强,π→π的吸收强度ε103104。丙酮结构中有羰基CO,没有共轭体系,可以产生孤立的π→π和
→π跃迁,
→π跃迁需要的能量低,吸收波长落在近紫外区或可见区,吸收较弱ε10100。故丙酮在已烷中的紫外吸收max279
m,max148Lmol1cm1的吸收带不是跃迁,而是
→π跃迁。
16.√。常量分析对方法的准确度要求高(一般相对误差约为01),对方法的灵敏度要求低;微量分析则对方法的准确度要求低,而对方法的灵敏度要求高。分光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
测定的相对误差约为25。所以,分光光度法可进行微量组分分析。17.×。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方框图:
光源
单色器1单色器1
吸收池8
检测器
显示器
f双光束分光光度计方框图:
吸收池
光源
单色器
检测器
显示器
由此可见,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以波参长比(池1)作参比,双光束分光光度法是以试剂空白作参比。四、有关概念及名词解释答案
1.σ→σ:饱和烃类化合物由基态σ跃迁到激发态σ。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较高,一般吸收波长<150
m。
2.π→π:不饱和化合物由基态π跃迁到激发态π。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降较低,孤立的π→π吸收波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