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
3
f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1解题:安仁2自学诗歌:(1)自由读通诗歌。(2)思考:两名儿童在船上干什么有趣的事?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篙”“棹”的朗读)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6.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4
f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品读诗句,入情入理。“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张”“使风”等动作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你们一定也曾做过调皮的事,那么你和小伙伴在做的时候会说什么呢?想象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5.汇报展示6交流: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