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操作准确性和合理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系数。如《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时,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找到测量方法,教学中先放一段实验录像,学生
曹书军
李秀云
f随录像进行初步操作,随后播放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的步骤,以引起学生注意。再让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当“裁判”,共同规范实验操作,最后进行实验,学生兴趣浓,操作规范,效果好,为以后其它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和清晰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创设的情境能生动地吸引学生,增强探究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如果所做实验效果不好,现象不明显,能见度低,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造成学生的错觉,弱化学生的注意力,给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质量,不仅使现象明显、清晰,而且操作方便,能相应地节省课堂教学时间。例如:演示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时,由于感应电流太小,多数同学难以看清实验情形。为此,我们可以把实验装置投影到大屏幕上,以增强实验可见度,从而能够较好的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四、运用信息技术模拟疑难实验,强化实验教学物理教材中,许多实验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有一定的操作技巧和观察难度,若不做这类实验,显然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及规律的理解造成困难,若做又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此类物理实验教学中,可增大学生发现因素,提供观察的切入点,突出观察的重点,突破实验的难点。如:“磁场”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看不见、摸不着,特别是磁场在空间的分布用“磁感应线”来描述时,学生对此很难理解和想象,教学中为突破这一实验难点,先用视频实物展台进行实物投影,在条形和马蹄形磁铁上方玻璃板上放一些铁屑,然后轻敲玻璃板,则出现规则的磁感应线谱,经投影仪放大出来,更形象直观且清晰,学生对其一目了然,然后利用课件进行分析和摸拟,作出用磁感应线来描述磁场的分布图,将微观现象宏观化,让学生对这一难点得以化解,获得全面具体的认识。教材中还有些实验在时间上一瞬即逝,有些实验具有危害性不易演示,而有些实验过程太长不可能在课堂演示,这些情况都可运用信息技术计算机在控制状态下对真实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虚拟再现。如:“托里拆里实验”水银危害性大,演示繁琐,受外界影响大等原因,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过程做成课件,通过信息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