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工资刚好多了一倍,就问母亲,母亲说不知道,因为相信会计不会发错,所以也没数就拿回来了。父亲一听午饭也不吃了,急忙跑到会计家里
f当时已下班,说明情况,会计到办公室一查工资册才知道,原来会计把父亲名字下的那个人的工资一并发给了父亲。要知道会计账上多钱少钱都是不对的,钱少了会计是要自己出钱补上的。父亲的诚实让会计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回到家母亲问清楚事情的经过也说做得好,应该退回去。而我那时只知道有了钱就能买好吃的,买花衣服,就说不应该退,又不是我们偷的,是他发错了。父亲一听我这样说,拉着我的手一改平时的和蔼,严厉得说:做人要诚实,不是我们的给都不能要,何况是发错了要知道这一个月的工资是一家人的生活费啊会计发丢了钱他得去拿自己的钱来填补这个月的工资,可他们家也是靠微薄的工资养家啊这些话虽然很普通,但却真切教会我如何替人着想,如何诚实做人,让我铭记在心并且伴随我长大。父亲不仅做人诚实,工作上更是严于律己。父亲到农场后被派去许昌上技校,毕业后在农场开拖拉机,这一干就干到了退休。父亲的开车技术,耕地技术,播种技术在农场是屈指可数。正是因为父亲过硬的技术,所以父亲也带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徒弟。记忆里,父亲在工作中很认真,来不得半点马虎,对待学员更是一丝不苟,学员们对父亲是既敬佩又害怕。每天父亲都是第一个到机务队,把车库打扫干净,打好洗手水,检查好车况,给车打油,这些做完,上班时间才到,这些本来是学员们应该干的,可父亲却从不摆师傅的架
f子,等学员们来了,再一一给学员们讲解这些技术程序,注意事项。父亲这样对自己严格要求,反倒是学员们不好意思了,以后都是争先恐后抢着干活,更加虚心向父亲学习技术。父亲在理论技术上对学员做到耐心教,细心讲,实践上手把手教,做到言传身教。凡是父亲教过的学员都很尊敬父亲,以至于调离农场后逢年过节很多人都来家里看望父亲。虽然父亲一生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给我们子女留下万贯家产,但他的这些家风家教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成人直至成家立业,并且在我对女儿的教育上延续了父亲的家风家教,做人诚实,严于律己。四由于祖父母的早逝,我家的家风故事只能追溯到父辈。父母皆为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建的国营黄泛区农场的普通职工,由于都未正式读过书,“家风”也从未给他的孩子们上升到文字的高度,但“身教”,我作为他们最小的女儿还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