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小学三年级陈妹
一、教学总目标:《品德与社会》学科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自觉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知道交通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向学遵守交通秩序注意交通安全在面对各种诱惑求助骗局时能够沉着应对不上当受骗掌握一些觉事故的预防及解除办法2、知道学习做事要抓紧时间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对自己有信心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体会克服取得成功的愉悦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培养自己兴趣和爱好3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够意识到别人的不高兴知道日常交往中让人讨厌生气的言行举止当朋友间出现误会和矛盾时能够反思自己的言行并以恰当的方式加以化解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4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关心集体主动承担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感受集体生活中的规则的作用初步具有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具有现代民主意识了解民主选举的基本程序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三、重难点: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有着非常强的社会性。它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逐步扩大学生的生活领域,结合社会生活、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它的综合性非常强。涉及的教学内容的要素是综合的,涉及的社会领域是复杂的,交叉的。同样的内容后续年段重复出现,要求提高,螺旋上升。(1)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形成自觉爱护自己身体的意识和行为。(2)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培养自己兴趣和爱好(3)知道真正的朋友应该以诚相待互信互助
1
f4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具有现代民主意识四、学生情况分析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三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五、教学措施:(一)、将社会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问题。美国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认为:学习的环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