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安全生产问题,不可麻痹(bì)大意、心存侥幸,更不能敷衍(yǎ
)搪塞、推.卸责任,而应该积极防犯,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B.嫉(jí)恶如仇、自命不凡而又滑稽可笑的堂吉诃德,模仿真正的骑士锄强扶弱,.虽然以失败告终,其形象却至今熠(yì)熠生辉。.C.有着混(hǔ
)凝土式防守的意大利队倒在了世界杯大门口,让球迷潸然泪下,但相信有着深厚底蕴的“亚平宁雄鹰”终究会涅(pá
)重生。.D.春风和煦,绿树成荫,树上栖着几只雀儿,湖上掠过一群白鹭,年轻恋人湖边徜(ch.á
g)徉,白发伴侣相偎小憩(qī),这份悠闲正是西湖迷人之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23题。【甲】美学的基本概念、词汇很多来自日常语言,不免存在着多义性、隐喻性、含混..性。美学和文艺理论中的许多争论,主要就由此引发。【乙】例如前些年十分热闹的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便相当典型,争论了半天,“形象思维”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包含哪几种不同含义?却并没弄清楚。【丙】但另一方面,也不必因噎废食,不必因语词概念的多义含混而取消美学的生存;....正如并不因为审美艺术领域内突出的个性差异和主观自由,便根本否认研究它的可能一样。事实上,尽管一直有各种怀疑和反对,迄今为止,并没有一种理论能够严格证实传统意义上的美学不能成立或不存在。相反,从古到今,关于美、审美和艺术哲学性的探索、讨论和研究始终不绝如缕,许多时候还相当兴盛。....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免A.甲B.引发B.乙C.因噎废食C.丙D.不绝如缕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号称“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开启共享模式,初衷是降低阅语文试题第1页(共1页)
f读成本,提高阅读频次,从而提升大众阅读素养。B.频频发生的虐童事件,不断突破人们心理承受的底线,暴露了幼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关幼儿保护的法律法规尚未落到实处。C.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