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患互动的过程中生成各自不同的策略且付诸行动。基于研究和学习,笔者认识到,认知因素是医患互动中的关键要素,在诊疗过程中医患之间每一步的顺利合作和医患关系的推进都与认知有着密切的关联。而对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认知互动进行探讨,能够从一个跨学科的新角度把握和理解现代医院中医患关系的情形。
一、广州市儿童医院及其周边环境
带着以上思考,2010年7~9月笔者尝试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院区)进行人类学调查。该院前身为1928年开设的达保罗医院,发展至今已成为华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医院作为城市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在医学层面看病救治的场所,也是各种疾病认知观念接触和碰撞最为激烈的地方。而本文的研究对象广州市儿童医院,尤其可以体现这一特征。
从历史角度来说,中国近现代生物医学的开创和发展都是由西方传教士和教会势力来推动的,而广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原因,是中国最早接触西洋文化的主要地区之一。西方医学于16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开始,依靠西方传教士开设医院、诊所,译著出版西医书籍、创办西医院校等途径,逐步把西方医学知识系统介绍到广东。⑥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省存在三种形式的医院,分别是教会医院、国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儿童医院的前身达保罗医院的建立正是处于这样一个背景下。医院创建者达保罗是一位美籍医生,同时也是传教士。他于1902年受到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派遣,到中国行医并传授医学知识。1928年,达保罗购下官禄路(现观绿路)住宅,以此为基础兴建达保罗医院,自任院长。同时,与达保罗医院在同样背景下建立的还有黎铎医院、妇孺医院、光华医院、伍汉持医院、德光医院、大同医院、保生医院、福宁医院等。史志统计,至1949年省私立医院(含教会医院)达81个,其中建立于广州市的主要有12个。因而,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可以认为是中西方医疗体制和观念最早发生接触的地方。
f在文化背景方面,广东地区传统上就存在着广府、潮汕和客家三大汉族群体,以及瑶、壮、回、满、等世居少数民族。而随着近代以来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经济的日益繁荣,外来人口(包括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入粤,珠三角已成为各种文化兼容并蓄的地区。据统计,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国际化都市的代表,大约有30万非裔人口以及约5万外籍常住人口。而作为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广州到目前为止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