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东溪镇场镇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的分析
辩证施治重实效
努力探索新跨越
对东溪镇场镇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的分析
苍溪县东溪场,傍龙岗山脉、依嘉陵江支流宋江河而立。所处地形相当狭窄,河流呈“Y”字型贯穿场镇中心区域。八十年代以前水运发达,史上素有“小重庆”之美称。一九八四年建成东溪大桥,横贯宋江河,陆上运输日渐发达。一九九二年东溪镇列入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期间建制几经调整,在二00五年乡镇建制调整后,由原东溪镇、田菜乡、双田乡合并而成,并管辖有原东溪片区的二十余个行政、企业、事业单位。而今,东溪镇已有地域1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万;其场镇已容纳居住11万人、场区建设面积15平方公里的全县一类重点场镇,产业兴旺、商贾繁华。苍(溪县)旺(苍县)线、苍(溪县)高(坡镇)石(马
f镇)线、东(溪镇)漓(江镇)线,是苍溪县东部(含东北部)以及连通巴中市、阆中市、广元市的交通中枢。今后一定时期内,要把我镇建设成为场区面积5平方公里、吸纳居住25万人以上,交通有序、环境优美、商贸发达的经济强镇。塑造一个明符其实的川北“小重庆”,就需要我们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场镇现有的不利因素,并找出化解之道。只有这样,在中央实施新农村与城镇一体化的建设浪潮中,我们才能够走向新的辉煌,把东溪建设得更美好。谈场镇的发展与建设,必定首先涉及交通与街道建设问题,只有全面认识这些方面,才能探讨出突破性发展的建设途径。场镇建设方面的主要缺陷及其成因一.以街代路得过境公路长,街道建设档次低、负荷重、损坏快。因场镇的发展是沿革省道公路逐步外延建成的。但这种街、路混用的建设布局缺陷日渐突出,并对东溪场镇的快速发展构成了强大制约。场镇的街道东从三角塘起至田菜场南6公里、西从李渡坝起至卢家嘴6公里共12公里,属于周边市、县少有的客观情况。街道原本是由县交通局养护的省级泥结石公路路面,后经历届基层政府多方筹资才将公路改造成水泥混凝土街道,街道的本质仍然主要是交通车辆运行。街道最宽处为85米,而最关键的瓶颈处仅38米,勉强能满足
f车辆的间边通行需要。近二十年,随着居住人口增加与交通运输的繁荣,其路段早已不堪重负,虽经本级政府多次修补,街道却是每况愈下,越补越烂。
究其原因:一是路面建修于90年代初,路基夯实的紧凑度与水泥混凝土的建设质量不高,路基大多已有沉陷,其损坏也使用周期有关。二是排水沟渠相对狭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