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死亡的标准
死亡(death)是机体生命的终结。包括濒死(ago
alstage)、临床死亡(stageofcli
icaldeath)、生物学死亡(stageofbiologicaldeath)三个阶段。濒死期的特征是脑干以上的神经中枢功能丢失或深度抑制,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反应迟钝或减弱,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性下降,能量生成减少,酸性产物增多等。临床死亡期的主要特点是延脑处于深度抑制和功能丧失状态,表现为各种反射消失,呼吸和心跳停止,但是组织器官仍在进行着微弱的代谢活动。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此时,机体各重要器官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功能和形态改变。但是,某些对缺氧耐受性较高的器官、组织如皮肤、毛发、结缔组织等,在一定的时间内仍维持较低水平的代谢过程。随着生物死亡期的发展,代谢完全停止,则出现尸斑、尸僵和尸冷,最终腐烂、分解。这里所讲的死亡分期是指疾病转归从恶化直到死亡的一般过程,实际上对于不同个体的死亡的过程可能各不相同。如严重外伤患者,可能短时间内死亡,濒死期可能很短或并不出现。
脑死亡(brai
death)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随着脑死亡的发生,全身各个器官功能也随之停止。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是:①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②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仍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及固定;④颅神经反射(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⑦生理反射消失:
对疼痛刺激无反应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眼前庭反射消失:即用50ml的冰水刺激耳膜,眼球不转动角膜反射消失呕吐反射消失咳嗽反射消失:即通过插管刺激气管支气管没有咳嗽反射
植物人(vegetativestate)与脑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植物人脑干的功能是正常的,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因此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脑死亡时,全脑呈现永久而不可逆性的器质性损伤,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应消失,脑电波是一条又平又直的线,经颅多普勒B超显示脑死亡。
从临床的角度讲,当最后确定某人已经死亡时,主要指的是临床死亡,或临床死亡期,表明某人已经再没有可能复苏并恢复生存的可能性。本栏目中近期介绍的3例“死亡”患者又复苏的事例,都是“死者”家属自行确定,并未经专业人员或医生最后确诊死亡的案例。如果上述案例发生在某家医院里,那可真正成了天下奇闻了。
f目前,一般医院判断病人死亡的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