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如何实现“中国梦”
重民生是“中国梦”的现实温度中华民族要完成伟大复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与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有关。有人说,“美国梦”强调个人主义,“中国梦”强调集体主义,然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正是“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每个人都能免除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每个人的梦想都能找到落实的地方,“中国梦”就能像水滴汇集,化作绚丽的彩虹。创新,撬动“中国梦”的杠杆马克思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实现“中国梦”,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如何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怎样让清洁工厂取代,“傻大黑粗”如何治理污染重塑,“美丽中国”?只有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才能真正转变发展方式、破解深层次矛盾问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尔孜规所说:创新,是撬动“中国梦”的杠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圆梦”的唯一正确道路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没有正确的道路,就无法汇聚各方的力量,再美好的梦想也无法实现。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实干兴邦:“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