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首的学派)、闽学(以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为首的学派)两个学派的语录,数年不下书楼。中年时家境更加贫寒,他亲自耕种,凡是他认为不正当的利益,丝毫不取。对于四方来求学的人,吴与弼节俭度日,跟他们分享已经很少的饮食,孜孜不倦教诲他们。正统十一年,山西佥事(qiā
shì)何自学向朝廷举荐(吴与弼),请授予他文学高职。后来,御史涂谦又向朝廷荐举他,他都谢绝了。他曾叹息说:“宦官、佛教不除,要想天下安定,难啊。”天顺元年,石亨打算引进一些贤者来抬高自己的身价,与大学士李贤商议,嘱咐他起草奏疏,(向皇帝)推荐吴与弼。皇帝就命李贤起草诏书并加束帛为礼,派遣行人曹隆带着诏书和礼品征召吴与弼进京。等(吴与弼)到了,皇帝问李贤说:“吴与弼适合什么官职?”李贤回答:“适合担任太子属官,侍太子讲学。”于是就授给他左春坊左谕德之职,他上疏辞谢。李贤请皇帝召吴与弼问话,而且给他安排馆舍和酒食用具。于是(皇帝)在文华殿召见他,回头对他说:“听说您道义高尚,特地去征召聘请,为什么要辞职呢?”他回答说:“我是个小草般微贱的人,本没有高尚的德行,陛下听到不实的名声,而我又不幸有疾病。朝廷以重礼上门,我为自己的优厚的待遇而感到惭愧,诚惶诚恐地来到京师,今年将近六十八岁了,实在不能做官了。”皇帝说:“太子属官优越闲适,不必推辞。”赏赐他华丽的丝织品和酒食,派太监送他去馆驿。皇帝回头对李贤说:“这个老人不是迂腐而不切合实际的人,一定要让他就职。”当时皇帝眷顾优待十分丰厚,可是吴与弼辞谢得更加坚决。又上疏说:“(我)学术荒疏浅陋,如果勉强出任,必将不能胜任职务。”皇帝不许。(他)就请求以平民的身份住在馆舍中,借以阅读宫中收藏的珍贵图书。皇帝说:“(吴与弼)想要看宫中珍藏的图书,就劝他就职吧。”(皇帝)让李贤替他表明这一旨意。吴与弼留在京师两个月,以病重的理由请求回乡。李贤请求(皇帝)勉强同意放他回去,做到始终恩幸礼待他,用来光大旷世盛举。皇帝认同这样做,下令予以慰劳,赏给银币,又派官员送他还乡,命官府每月供给他两石大米。吴与弼回家后,上表致谢,并陈奏尊崇圣人思想、推广圣学等十件事。成化五年去世,享年七十九岁。所著《日录》,自己说都是自己生平所得。【句读文段参考译文】苏秦替楚国搞合纵,游说韩王说:“我听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如今大王您面向西方拱手称臣侍奉秦国,这跟牛后有什么不同呢?凭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