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水开时,不小心把水洒到火炉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带着这个问题回家做了火炉洒水实验,结果自不用说了。实践证明,运用类似的矛盾性实验必然会使学生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而实现对自我的否定,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与迫切心情,去探寻知识的“真谛”,这样的教学才更能适应现代教育,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三、运用延伸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知识的延伸性主要表现在对知识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
f中,教师可借助一些延伸性实验,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比如,在分析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后,我又增添了一个“实验室制取硫化氢”的实验:实验室用硫铁矿(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能溶于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初步设计制取实验,然后再稍加讲解。这样,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就有了很清楚的认识:(1)研究反应原理来选用药品;(2)研究反应条件、反应物状态及气体的性质确定实验装置;(3)研究气体的性质,确定检验气体的方法。根据以上思路,学生就可顺利地解决硫化氢的制备方案,然后再延伸到制取甲烷和氨气的实验。
四、运用对比性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对比才有进步”。对比是学习化学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有了对比,会使知识更加系统完整,会使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比如,在讲燃烧的条件时,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有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过一会儿发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未发生燃烧,这是为什么呢?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得知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五、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又叫做抽象逻辑性,它反映在思维过程中善于深入
f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表现在善于通过纷繁复杂的表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不易被一些现象所迷惑。
在关于氢气实验中,教材上这样明确指出:刚检验完纯度的试管内存在氢气火焰,利用该试管用向下排空气法继续收集氢气前必须用拇指堵住管口一会儿,使火焰熄灭,以免发生爆炸事故。学生可能提出疑问:既然有火焰为什么看不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