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诗的意象和意境,是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对象。意境,论述它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每当我们欣赏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对其意境的深广美妙由衷地赞叹“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语的时候,再反观他人对于何为意境的论述,总觉得美中不足。意象,我们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充分甚至还有将意象同意境混同的情形。因此,对于诗的意象、意境比较地作出阐述,探讨诗歌意象、意境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就更有必要。
一在我国现、当代诗歌理论中,意象这个术语使用得不很多,只是随着近几年西方现代派特别是诗歌意象派的被介绍,才受到了普遍的注意。人们会以为它是一个外来词。其实,我国古典诗歌里意象创造的成功和精妙,已成杰出的典范,就连意象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国诗人艾米洛厄尔在读到中国古典诗时,也不无感佩地说她发现了“一个新的、伟大的文学”,读中国古典诗是“一件令人兴奋和令人鼓舞的事”。意象说在我国发源于古代的哲学著作。《周易系辞》云“圣人立象以尽意”。即“圣人”用卦象来寄托象征“意”,这所谓“意”就是人的心意。这卦象,代表着一定的具体物象。三国时代的王弼对意和象的问题有所论述,他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第
研究
f
一次提出意象这个词的是南北朝时代的著名文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但刘勰的所谓“意象”是指作家创作时意念中的形象,与今之诗论的意象概念还有不同。后代的有些诗沦家把意象概念引入到诗歌领域,对诗歌意象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论述。例如晚唐诗人徐寅在《雅道机要》中说“凡为诗须搜觅未得句先须令意在象前,象生意后,斯为上手矣不得一向只构物象、属对。”他反对诗歌构思中只构物象、属对句子的做法,主张“意在象前”,以意化象、以意取象。明代前七子之一的工廷相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说“夫诗贵念象透莹,不喜事实黏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故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深矣、此诗之大致也。”他认为诗的意象应该是虚幻而透莹,含蓄而隽水的、让人反复咀嚼,在想象中感受。
尽管意象说在我国源远流长,但纵观古代诗论,我国古人对意象一词的使用指此指彼,常不一致。对于诗歌意象的研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