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经济比较发达,家庭生活比较优越,外来文化的冲击波也比较强烈。这诸多的因素,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无疑会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如今少年儿童以“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任性,脾气大,胆小如何帮助今天的儿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迫切问题。为此,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探索其心理教育的规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研究的目标:二.研究对象:所教班级学生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1、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3、研究如何提高教师、家长的心理素质水平,更科学有效地教育培养学生。4.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和探索的情景。让学生在浓厚兴趣、
f充足信心和身体充分活动的状态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探索学习、在积极活动中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已。道理很简单,因为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全面发展理应包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另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从某些方面对全面发展教育的融通和优化,具有很大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作用。2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青少年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其心理的调节和指导,提高其心理素质,进而完善品德的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扩展了德育的方法,增加了德育的途径,进一步加强了德育的地位和功能,且使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它各育获得更和谐的统一,在更高层次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有效的途径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得以正常发展。心理困惑得到疏导,不良心理与行为得到矫治,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学习上没有心理负担与压力,爱学、会学,并富有创造性。个性健全发展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