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专项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和《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意见》精神,科学配置教育资源,促进xx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总体概况xx市xx区位于市区东北部,是xx市的行政区、文化区。截至2010年12月31日,辖区内共有1385万人,中小学共80所,其中小学60所、初中20所。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2295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84人。区属小学42所(市区小学29所,农村小学13所),在校生67535人;初中6所,在校生6187人。二、“十二五”期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总体框架(一)指导思想。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设校,处理好需求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对中小学校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并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努力解决由经济迅猛发展、城市框架拉大、户籍改革等因素带来的适龄儿童入学压力,实现区域性大都市跨越式发展,为xx区经济社会新跨越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f(二)规划原则。1、均衡性原则。根据城市化发展进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对全区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为各阶段的适龄人口提供均等的用地空间,确保其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规划以教育片区为单元进行中小学校的平衡配置;通过空间布局满足不同阶段的学龄人口对学校服务半径的要求,即把小学的服务范围控制在500米左右,初级中学的服务范围控制在1000米左右。2、规范性原则。根据人口密度及人口分布的实际状况确定学校的班级规模,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3、适度超前性原则。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数量变化等要素进行前瞻分析,从教育事业发展规律与趋势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出发,优先发展中小学校教育,适度超前规划。4、因地制宜性原则。从我区实际出发,采取新建、迁移、合并、撤销等措施分步实施,合理调整,既使学校布局相对集中,又方便学生就学;既考虑未来发展,又立足现有可能。尤其在城区学校布局时,适当留有空间和余地,以利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规划,使全区教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