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茨计划”救急
“莱茵模式”二战后,西欧一些国家创建了著名的“莱茵模式”,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德国被视为“莱茵模式”的主要代表。然而,上世纪70年代后,在世界石油危机的冲击下,德国经济成本增加,经济增长趋缓,这一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为特征的模式开始出现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副所长孙恪勤研究员表示,面对全球化的冲击,德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加快,享受福利的人口增加,而纳税人口减少也是产生问题的原因之一。德国过高的社会福利,不仅使本国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不利于企业的国内投资,对于企业对外投资也起到了牵制作用,而且挤占了大量的科研开发资金,使德国发展高科技的速度变慢。
1998年施罗德上台后,他逐步推出各项改革方案,削减社会福利,“哈尔茨计划第四方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该项方案的宗旨是“要求与支持”。政府打算通过这项法案使长
f期失业者尽快回到劳动市场,而且失业者本身要积极参与进来。根据“哈尔茨计划第四方案”,所有失业时间超过一年的人都将领取二类失业救济金,对岁数较大的失业者还有另行的规定。二类失业救济金额在西部德国为每月345欧元,在东部德国为331欧元。
这项方案旨在让人们尽快就业,谁拒绝接受劳动局所介绍的工作,国家可以减少甚至取消他的救济金。对那些自己不积极寻找工作的人,国家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措施。由于前东德地区的失业率很高,很多地区根本就没有就业的可能,所以去年夏天很多失业者对“哈尔茨计划第四方案”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新方案仍然难甩“福利包袱”“哈尔茨计划第四方案”曾经被盛赞为继撒切尔夫人改革之后欧洲的根本性改革,但是现在它的成本仍然过高。
这项方案不仅没有使高失业率有所减少,反而使福利支出不断上升,令政府控制公共财政的努力落空,并且使新任的默克尔联合政府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这项方案提出的时候旨在削减失业率,但是事实上,在这项方案推出18个月以来,接受福利的人从最初估计的260万猛涨到400万,第一年就花费了250亿欧元,比原定计划增加了100亿欧元。虽然
f政府在制定这项方案的时候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但是按照这种超出预算的方式,今年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再增加3040亿欧元。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虽然哈尔茨计划第四方案代表着降低少数人的福利,但是那些享受基本福利的人,也就是享受所谓的社会补助的人,他们的生活还是非常好。
德国基督教民主党议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