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后盾,由于中国企业实力较弱,对外投资的经验相对缺乏,因此在走向大规模国际化经营的道路上应该学习韩国的经验,走企业与银行相结合的道路。这样,也可以为促进我们金融业的国际化和建立奠定基础。2、产业发展战略:韩国已经成功的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重化工业为主的转变,现正处于由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调整时期。即以发展尖端产业作为经济前进的火车头,加速重化工业向电子、生物工程、航空等先进产业的转移,而此时韩国工资不断上涨,且是长期趋势,因此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必然到海外寻找出路,从而使韩国夕阳产业加速向外转移。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扩大轻纺织品出口。与此同时,中国应利用在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领域已接近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采取倾斜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特别是对超导材料、光导纤维、生物工程、半导体材料等产业实施战略支持,从而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提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3、地区策略: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企业实力、科技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拥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原苏联体系中的国家以及与我国西部相邻的国家等。在发展中国家中,应尽量选择那些市场规模较大、对企业产品需求较多、欢迎外来投资、且与中国保持良好经济关系的国家。从中近期来看,发展中国家包括经济转轨国家中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尼、越南、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尼日利亚
f等国家,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庞大的消费群体,经济增长较快,并且我国许多产业相对于其国内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是许多国内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理想的目标国。另外,周边国家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比较接近,有的属于同一个文化圈,相对来说,本国企业对周边国家的投资机会和市场条件更熟悉,所以在这些国家或地区开展境外投资往往更容易成功,因此,周边国家也可以作为我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国。当然,就具体的项目和具体的企业而言,只要我们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要产品有市场,我们也可以进入发达国家市场。4、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对外投资: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集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投资企业,是一个国家企业跨国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不仅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种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能够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优化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