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第1课
课程标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1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筹建________成为一个重大而迫切的问题。2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________召开会议。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________________转变的重大问题。2.新中国的筹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等率中共中央机关前往北平,与各民主党派展开筹建新中国的工作;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__》。3.新中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接受《__________》为施政纲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________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揭开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1.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1一届人大的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__原则。2意义:第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第一部__________类型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1背景:1954年,由于第一届人大召开,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__________________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2确立:1954年12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指出,为了巩固和发展________________,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人民政协需要继续存在和发展,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新阶段。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1.原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为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各民族的________和共同发展。2.确立1《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________________是新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