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师德师风教育的新思考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过严格要求:“个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还被尊之为“万世师表”,堪称师德楷模。一、教师要有“四心”。1、教师对事业要有忠心。我们应该深信“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教育是有可为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事。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从而热爱与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并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要体现在对人民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上。作为学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师。作为教师,也都愿意与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当然也愿意接近有道德的学生。所以,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由此推断,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2、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长期以来,一说到师德,我们往往更多的是强调两点:爱心和奉献。这两点当然都是应该提倡并强调的,但关键是如何理解“爱心”和“奉献”。我认为,教育之爱必须注重两个方面的延伸,即“向上提升”和“向下落实”。所谓“向上提升”,就是提升到民主的高度,或者说教育之爱必须注入民主精神。应该说绝大多数老师都是爱学生的,但有的老师真诚的爱心却往往充满专制的色彩,比如体罚学生,有些老师也许会说:“我正是因爱学生才恨铁不成钢,所以打了他。”当然,侵占学生自习课、罚学生抄作业、把学生赶出教室等现象也是存在的。就以不按时下课为例,这样的教师肯定是爱学生,巴不得多给学生讲点知识,但这种爱,确实是对学生课间休息权利的侵犯。因此,师爱必须注入民主的内容。换句话说,真正爱学生的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民主情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