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1目的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职责:3职责:
企业安全生产主管副总经理主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安全动力部具体组织落实风险评价工作。
4评价范围4评价范围
4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阶段;4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4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4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4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4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48企业周边环境;
11
f4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评价准则及依据5评价准则及依据
51法律、法规、规章及地方法规、地方规章;52各级主管部门的规划、文件要求;53各级规范、标准;54企业安全管理规范、程序、制度、标准;55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计划;56工艺流程、设施、危险品特性;57监测的结果;58相关方信息;59以往的事故、不符合记录及其他。
评价方法:6评价方法:
61邀请专业安全评价中介公司,对本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价,具体方法由评价公司确定,每年一次;62本企业组织聘用安全专家及本企业安全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从业人员代表,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等常规活动进行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价,采取作业风险评价法(LEC),每年一次;63对非常规活动可采取安全检查表(SCL)进行分析。
7其它7其它
71风险评价时,应重点对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72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优先控制的风险,制定有效的管理、安全
22
f技术、防护、教育等控制措施,并严格落实,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73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使其熟知危害及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8附则
本制度由安全动力部负责解释。
3
3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