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1世纪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方向
论文作者孔祥智论文关键词论文来源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学科目录中,二级学科“农林经济管理”实际上由“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两部分构成。我校和财经、农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主要侧重于前者,林业院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主要侧重于后者。因此,本文仅就“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农业经济管理科学的来源和现状当前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主要从两部分综合而来,一是综合院校和财经院校的农业经济专业,二是农业院校的农业企业管理专业。前者侧重于宏观经济运行规律的把握和宏观经济管理,后者侧重于宏观农业经济运行的基础农业微观组织(包括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和农户等)的管理问题。可见,这次专业调整对二者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是微观化问题,后者是宏观化问题。因此,在专业调整过程中,我系面临的任务是如何在原来的学科体系中增加微观问题的内容,这不仅仅表现在增加新的课程上,更主要的表现在原有课程内容的改造上,即尽可能地在有关专业课中增加农业微观组织运行和管理的内容,使整个学科体系更加符合新的专业目录的精神。如果从农业经济科学和农业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算起,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科学产生于
f本世纪中期。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尤其是80年代初期农村改革以来的探索,这门科学逐渐成熟起来。从当前的体系来看,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我国农业经济宏观、微观两个层次运行规律的总结。这个内容在各门课程中都大量存在,问题在于,无论是教材还是教案,都表现为总结得较为肤浅和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当前(国内的和国外的)农业经济运
行的状况把握得不够。当然,这与编写教材或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关,但总的来说,这方面的欠缺较大,从而使这门科学表现得相当不成熟。二是对西方经济学有关内容的引进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原来苏联模式的修改。这部分内容是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体系的基础。在这方面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的消化和吸收不够。食洋不化,形成板块结构,尤其在研究方法的借鉴上,数学模型泛滥,与中国实际结合得不够。因此,实现西方经济学有关内容的中国化,是近期内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者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三是对中国历代农业经济管理思想的总结。这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很小。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熟练掌握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