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县级文化馆如何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馆服务工作
作者:蒲绍芬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年第03期
机械制图课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严谨治学态度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自身的专研和实践,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了几点粗浅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其范围包括:口头传统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弥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弥渡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基础广泛,文化品牌响亮,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弥渡花灯、弥渡民歌2项。为使这些非物质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弥渡自2008年启动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编写了乡土音乐教材《花灯》作为全县中小学生的音乐必修课;把《花灯健身操》、《跳灯乐》作为学校课间休息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心中撒播花灯文化的种子。通过实施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全县中小学生基本做到会唱花灯民歌、会跳花灯,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让花灯民歌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实施百户花灯世家、百名文化传承人系列工程。先后筛选并命名100户花灯世家,落实命名10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表彰了1个花灯文化名乡、4个历史文化名村、14个花灯文化名村,23个民俗文化联系点,在全社会树立起全民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打造百支优秀花灯文艺队。对全县300多支花灯文艺队进行演练和筛选,从中评选出108支优秀文艺队伍,经认真策划,扎实培训,2011年春节全县108支队伍齐聚县城,开展了“百支灯班闹新春”活动,丰富了全县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春城晚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好评。在挖掘和推报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弥渡县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普及打下坚实基础。2011年,建设了弥城、苴力、寅街等乡镇文化站,为红岩、牛街等乡镇文化站配备办公设备和文化活动器材,新建4个乡镇灯光球场、33个行政村篮球场、6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1个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修缮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和改造60个村组文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